您當前位置:首頁 - 新聞資訊 - 包裝資訊 - 用一年的時間打造一個木箱?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1-03 |
紀錄片《茶有喝過才能說》中,有一期講原裝出口木箱紅茶,這些木箱紅茶的時間大約在1970年到1980年之間,是臺灣早期出口的遺留品,目前只有少數(shù)保留在收藏家的手中,在新竹120萬臺幣也買不到。
這些遺留下來的茶葉箱子記錄了當年茶葉出口的包裝形式,桐木板茶箱內(nèi)襯牛皮紙和鋁箔,木箱大小根據(jù)貨柜尺寸專門定制而成。木箱是當年茶葉出口最主要的包裝形式,后來由于成本上漲而逐漸被其他材料所代替。
這種傳統(tǒng)的用木箱儲存茶葉的方式不禁引起了我們的興趣,當現(xiàn)代茶器變得越來越華麗和復(fù)雜的時候,我們更想遵循傳統(tǒng),回歸本質(zhì)。去年我們在福鼎尋找好喝的白茶時,就幸運的邂逅了白茶箱子。福鼎市東南部有一個沙埕港, 當年大部分的福鼎白茶都從這里出口到世界各地,正是由于這樣的歷史原因,在福鼎很多手藝人還保留了制作木箱這一傳統(tǒng)的手藝。
比如老李頭,年過古稀,卻依然與木為友,樂此不疲。老李頭說木箱與一般的物件不同,上好的白茶封存在木箱中,會跟隨主人生活多年,木箱既是盛放茶葉的載體,卻也在這個過程與茶和人發(fā)生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,最終成為有了“人情味兒”的物件。
之前生活市集上線白茶牡丹王時,就有很多人反饋,希望能出一款便于收藏的大體量款白茶,白茶素有“一年茶,三年藥,七年寶”的美譽,作為存儲升值的茶品再合適不過了,于是我們決定制作一款木箱白茶,在木箱的方寸之間,讓更多人繼承、體驗這份傳統(tǒng)的溫情脈脈。
只是過程比想象中更加復(fù)雜,開始我們與老李頭合作,完全按照當年出口的樣式定制了一批箱子,只是傳統(tǒng)桐木板材的木箱太過嬌氣了,在儲備的階段就折損了大半,我們又絕不允許用有瑕疵的箱子濫竽充數(shù),因此損耗率高到懷疑人生。
之后的日子里,我們征集了第一批買家的反饋和建議,跑到景德鎮(zhèn)尋求有瓷器包裝經(jīng)驗的師傅指導(dǎo),從牢固性和存儲穩(wěn)定方面優(yōu)化結(jié)構(gòu),同時保有出口木箱質(zhì)樸的外觀,再一次兩次打樣。
或許我們并不是個例,自古至今,人們對于茶葉儲存的探索從未停止,但我們希望能做這個時代的符號,既能繼承過來人的經(jīng)驗,又以現(xiàn)代人的眼光為其錦上添花。
明代愛茶雅士馮夢禎在《快雪堂漫錄》中寫道:“實茶大甕,底置箬,封固倒放,則過夏不黃,以其氣不處泄也。” 盧祺義曾在《乾隆時期的出口古茶》中記載,1984年瑞典打撈出“哥德堡號”海船,沉船中打撈出了一批來自乾隆年間的茶葉,最令人震驚的是,這些茶葉在泥淖中埋藏了240年,卻基本完好無損,大部分茶葉還能正常飲用。原來茶葉所采用的是木箱包裝,板厚一厘米以上,箱內(nèi)先鋪一層鉛片,再鋪一層外涂桐油的桑皮紙。內(nèi)軟外硬,雙層間隔,所以被包裹在里面的茶葉極難氧化,以至于在百年后仍然無恙。
這些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經(jīng)驗,再加上我們做第一批木箱時的反饋經(jīng)驗,幾番討論后,我們決定改變木箱的材質(zhì),采用更加輕便的桐木,桐木木質(zhì)軟但不易劈裂不易變形,就連鳳凰也格外青睞,“非梧桐不止,非練實不食”,桐木可以說是制作木箱最好的材料了。我們也簽約了更加現(xiàn)代的制作商,精良的制作使得木箱表面更加光滑,這種歲月的痕跡并不刺手,而是隨著時間的潤色日益溫暖。
年輕的同事提議要增加木箱的“儀式感”,讓開箱的時刻變得精致而浪漫。于是升級版的木箱中,還隨箱贈送一款便攜式螺絲刀,我們更愿意稱之為“鑰匙”,愿鑰匙開啟這個充滿故事的木箱子時,嗅到的都是當年你許下的味道。
小時候看《愛情公寓》關(guān)谷和唐悠悠共同埋下一顆時間膠囊,相約五十年后再打開,雖然向往,但在這個朝令夕改的城市中卻很難實現(xiàn)。當我們的木箱升級款樣品擺在面前的時候,遙想多年以后的歲月味道都可以在這個小小的盒子中體現(xiàn),突然覺得這不就是個可移動的時間膠囊嗎?
在時間面前,萬物平等,東西好壞,時間自有公論,這一點在白茶箱子身上似乎體現(xiàn)的更加淋漓盡致,一年來我們在一個箱子上所耗費的精力,使得它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。
上一篇:怎么選擇最合適的木箱包裝材料
下一篇:木箱包裝能夠保存老白茶嗎?